一个突然的秋高气爽的天气简直是恩赐,加厚的衣服是对它的不尊重。
有些技术是相对平等的,众多独立的工人会做出大致相同的产出;但其他技术则会将权力和财富集中到少数能者手里,剩余的大多数人不过是农奴而已。历史和技术都以不同的方式,塑造了不同的国家。工业时代是一种形态,而信息时代正在孕育另一种形态,相比被它取代的旧制度,它将更少暴力,因而更加精英化,也更加不平等。
-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: Maste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
这些个科技向恶的垃圾软件,就应该通通的丢入历史的垃圾桶🚮。
没错,包括你,微信🫵。
以人口为核心变量的宏观经济旧范式正在终结,新的范式正在形成。房地产的投机和“住+投资”阶段已经结束,未来价值将回归到“住”的本质,并围绕核心公共资源分化。过去,房产价值的锚是“增长预期”和“金融杠杆”。未来,其价值的锚将是**“不可移动的公共资源”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医疗**。因为在老龄化社会,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会相对下降(学区房概念会动摇),而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会成为刚需。因此,“医区房”的概念可能会取代“学区房”。当主力纳税人群(24-45岁)占比低于25%时,政府的公共财政和基建维护将面临巨大压力。在人口收缩的背景下,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再具备过去的经济效益。维持现有庞大基建网络的成本将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。过去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难以为继。政府需要寻找新的税基和财政收入来源,这可能会对企业和个人税负带来长期影响。
Think different.
通信和运输的实际困难,加上在大部分时间和地点内,人们的语言技能都很有限,这使得人类的活动一直处于狭隘和地方性的状态。就在20世纪初,在中国的沿海地区还很常见,相隔几英里的村庄说着互不相通的方言。几乎所有地方性的经济组织都会受到市场狭窄和机会丧失的惩罚。由于竞争有限,要素成本就一直很高;人们获得专业技能的机会也很少。全世界大部分的小农都生活在贫困之中,他们收入极低只够勉强维持生计,而且无法受益于外部的资本和高效的保险市场。我们前面探讨过,封闭的乡村生活施加给农民的困难与挑战。即使现在,在我们写作的时候,也至少有10亿人—大部分在亚洲和非洲,还在为每天不足【1美元】的生活成本而挣扎。
-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: Maste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
2025年7月1日,民政部、财政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》,宣布自8月1日起,全国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将从每月193元提高至【213元】。
1$ ≈ 7.12¥
30$ ≈ 213.6¥
呃…🤔
一个人的军团
为各种用途开发出“会说话的工具”,这创造了一种可能性,它使个体可以同时分散进行多种活动。不久之后,个人将不再是单一的存在,而是可能成为通过智能媒介进行的几十种甚至几千种活动的集合体。这不仅会极大地提高最具天赋个体的生产力;…
-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: Maste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
- 《主权个人:掌控信息时代的变革》简体中文版在线阅读
AI agents, dify ? 🤔
今天,人们走进一家书店,就像是进了音像店。要想听完所有那些合集和个人专集,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。在那些成千上万的作者中很少有流亡作家,即便是非常杰出的作家也很少见。但是,公众却愿意阅读那些成千上万的东西,而不愿阅读你,尽管你的头上顶有光环,这并非故意作对或有人挑拨,而是由于,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公众站在平庸与垃圾一边。换句话说,公众想要阅读他们自己。
- 《悲伤与理智》
雷军有一个非常牛的技能,就是把一件平平无奇或者并没有那么厉害的东西用数字、百分比或者其他的形容词给描述成一个听上去可望而不可即的物品。
>发布会后,极氪高管吐槽小米汽车:小米的营销值得我们学习,但是汽车技术上小米应该向我们学习。
雷军的 PPT 和王家卫的电影台词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举个例子,普通人下一碗面就是我什么时候在哪下一碗什么面。但是雷军的PPT 会这样说:经我们小米的员工连续300个日夜不间断的大数据研究发现,97%的人类在早晨七点零三分56秒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饥饿感,相比较七点整,饥饿感整整提升了57%。 为了解决这种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饥饿感,我们小米工程师们反复研究比对发现,面粉的饱腹感要比大米的饱腹感高出21%。
于是我们专门找到了面粉原料小麦的5万年前的发源地—-位于中东的新月沃土,砸重金在新月沃土研制出了一款迄今为止最有饱腹感的面条。
那么究竟多有饱腹感呢?比传统的面条饱腹感提升了73%。同时卡路里下降50%。
我们也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,叫小米超级空心面。同时呢,我们还联合饮用水的行业巨头—农夫山泉研制出了业内首创的泡面专用水-农夫米泉。用我们农夫米泉煮出来的面条饱腹感还能再提升11%
9.9元3斤小米空心强饱腹感面条。(面粉成本1.6元一斤而已)免费送十包调料。总共有9款粗细不同,6种种包装颜色可选。
无论如何也不要把自己放到牺牲者的位置上去。在你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中,你们最要警惕的就是你们的食指,因为它象征一种指责愿望。表示指责的手指就是一个牺牲品的标识,它与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截然相对,是投降的同义词。无论你们的处境多么恶劣,你们都要努力地不去怪罪任何事或任何人,诸如历史、国家、上级、种族、父母、月相、童年、如厕训练等等。这份菜单很冗长,也很乏味,但这种冗长和乏味本身便足以让人恢复智性,不再使用它们来发出指责。在你们发出某种指责的时候,你们就是在消解你们改变事物的决心;甚至可以说,代表指责愿望的食指摆动得如此剧烈,就是因为那种改变事物的决心始终不够坚定。归根结底,牺牲者的位置不无诱人之处。它能博得同情,博取名声,五湖四海都陶醉在那以牺牲者的意识为标识的精神折扣品的阴云里。这是一套完整的牺牲者文化,它小至私人顾问,大至国际信贷。暂且不论这个系统所标榜的目的,其最终结果就是降低人们的期待门槛,于是,可怜的优势就有可能被视为、或被宣称为一项重大成就。当然,这样做是一种精神疗法,因为这个世界资源有限,甚至可以说它是保健的,因此,如果没有一个更好的身份,人们去拥抱它也无妨,但是,你们要尝试去抵制它。无论那些关于你们失败的证据多么充分,多么确凿,你们也要努力地否认它们,只要你们的理性尚存,只要你们还能说“不”。总的说来,你们要尝试去尊重生活,不仅因为生活的舒适,而且也因为生活的艰辛。艰辛也是比赛的一个部分,艰辛的好处就在于它不是欺骗。无论何时,当你们遇到麻烦,陷入困境,处于绝望或是绝望的边缘时,请你们记住:生活只会用它唯一熟悉的语言与你们说话。换句话说,请你们尝试去做一个小小的受虐狂,要是从未尝过受虐的滋味,生活的意义就不完整。如果这对你们有点帮助,那么再请你们记住:人的崇高是一种绝对的而不是零碎的概念;它与片面的强词夺理绝不相容,其泰然自若源自它对显而易见的一切之否认。如果你们认为这个论点过于轻率,那么也请你们至少要想一想,你们若把自己视为牺牲者,不过就是扩大无责任感的真空,魔鬼或政客都非常喜欢填充这样的真空,因为瘫痪的意志可不是天使的欢乐。
农业使人类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。第一批农民确实播下了文明的种子。从他们的辛勤劳作中,诞生了城市、军队、算术、天文学、地牢、葡萄酒和威士忌、文字、国王、奴隶制和战争。尽管农耕为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,但从原始经济转变到农业,从一开始就不那么受人欢迎。《创世纪》的记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,它讲述的就是一个人类被逐出乐园的故事。圣经中伊甸园的寓言,就是人们对觅食者在荒野中享受轻松时光的深情回忆。有学者指出,“伊甸园”这个词似乎就来自苏美尔语的“荒野”一词。
从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人口稀少的野外,到定居在从事农耕的村落,是一件令人深感遗憾的事,这不仅表现在《圣经》中,也表现在人类对早起和出门工作的永恒怨恨之中。在《生物学视角下的西方文明》一书中,斯蒂芬•博伊登写到,伴随农耕而来的新生活方式是“逃避”(evodeviant)。在农业出现之前,成千上万代的人们,都像亚当一样生活在伊甸园中,而且他的造物主邀请说:“园中各样的果树,你都可以随便吃。”狩猎采集者没有庄家需要照料,没有牛群需要看管,没有税收需要支付。他们像无业游民一样,随心所欲地漂流,很少干活,不用对任何人负责。
自从有了农业,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了,而且总体上更加压迫人。“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,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。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。”农耕是艰苦的劳作,在人类的记忆中,农耕之前的生活就是失乐园。农民凭双手创造的一切极大地改变了暴力的逻辑,这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。《创世纪》把第一个杀人犯该隐确立为“耕地的人”,这不是巧合,而是圣经不可思议的预言能力的一部分。而圣经的故事之所以由牧羊人讲述,是因为他们更容易理解,农业是怎样给暴力提供了杠杆。在短短的几节经文中,圣经的记载概括了一种逻辑,在人类社会中演绎了几千年。农业是纷争的孵化器,农业创造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,提高了暴力的回报,也极大地加剧了财产保护的挑战。有史以来第一次,农业使犯罪和政府都成为了赚钱的买卖。
-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: Maste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
更没有底线的一方,往往会赢得博弈。
和魔鬼做交易者,易遭其反噬。
魔鬼之所以极度危险,因其往往以伪装示人。
受困者无能识破,甚至沦为沉默的帮凶。
然而希望一直在,否则不曾有人间。
AI生成内容的质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示词的质量。其实就像AI大模型本身的质量一样,遵守“垃圾进,垃圾出”的规律。其实,人也是一样,我一直很喜欢一个隐喻,忘记出处是哪里了。搞不好可能是我原创的。人就像一个函数:输入,处理,输出。输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。输出的质量,取决于你的认知和心智模型,是你的特定处理模式,模式不太容易改变。所以,这个隐喻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?直接的启示就是:要留意你的输入,“垃圾进,垃圾出”,要有意识地优化你的处理模式,使其高效,可持续。这两点是高质量输出的基础。
比如这个生图提示词就透露出专业的气息
场景
镜子自拍,御宅族电脑角落,蓝色调
主体
- 性别表现: 女性
- 年龄段: 25岁左右
- 种族: 东亚
- 身材: 苗条,腰线分明;身材比例自然
- 肤色: 浅中性色调
- 发型:
- 长度: 及腰长发
- 样式: 直发,发尾微卷
- 颜色: 中等棕色
- 姿势:
- 站姿: 站立,轻微的对立式平衡站姿(contrapposto)
- 右手: 手持手机挡住脸(身份被遮挡)
- 左臂: 在躯干旁自然下垂
- 躯干: 身体轻微后仰;露出腰腹
- 着装:
- 上衣: 浅蓝色短款针织开衫,扣上前两颗纽扣;隐约可见蓝色法式内衣
- 下装: 牛仔超短裤,两侧臀部各有一个蓝色缎带蝴蝶结
- 袜子: 蓝白横条纹过膝长袜
- 配饰: 蓝色可爱吉祥物手机壳
环境
- 描述: 从挂墙镜中看到的卧室电脑角落
- 陈设:
- 白色书桌
- 单显示器,显示着柔和的蓝色壁纸(没有可读的文字)
- 机械键盘,白色键帽,放在蓝色桌垫上
- 鼠标,放在小号蓝色鼠标垫上
- PC主机在右侧,带有蓝色机箱灯效
- PC主机上或附近有三个动漫手办
- 墙上贴着一张佛塔海报
- 猫形台灯,带有蓝色点缀
- 一杯透明的玻璃水杯
- 窗边(镜头左侧)有一株高大的绿叶植物
- 颜色替换: 将所有原先的粉色元素(衣物和房间)替换为蓝色(婴儿蓝 -> 天空蓝/长春花蓝)。
灯光
- 光源: 来自镜头左侧大窗户的日光,透过薄纱窗帘
- 光线质感: 柔和的漫射光
- 白平衡 (K): 5200
相机
- 模式: 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通过镜子拍摄(无肖像/虚化模式)
- 等效焦距 (mm): 26
- 距离 (米):
- 主体到镜子: 0.6
- 相机到镜子: 0.5
- 曝光:
- 光圈 (f): 1.8
- 感光度 (ISO): 100
- 快门速度 (秒): 0.01
- 曝光补偿 (EV): -0.3
- 对焦: 对焦于镜中影像的躯干和短裤
- 景深: 自然的智能手机景深(深景深);背景清晰可辨,无人为模糊
- 构图:
- 宽高比: 1:1
- 裁剪: 从头顶到大腿中部;画面包含书桌、显示器、PC主机和植物
- 角度: 从镜子的视角轻微俯拍
- 构图备注: 保持主体居中;为避免广角边缘拉伸,可以站远一些再进行方形裁剪
负面提示词
- 任何地方出现粉色/品红色
- 美颜滤镜/磨皮皮肤;没有毛孔的外观
- 夸张或扭曲的人体结构
- NSFW,透视面料,走光
- 商标,品牌名,可读的用户界面文本
- 虚假的人像模式模糊,CGI/插画感
提示词来自:https://x.com/dotey/status/1976485558319722711?t=-a3IdLWSnwNHEEH8B5xLFw&s=09
效果还是挺一致和哇噻的吧
地铁站看到的一张海报,有点好奇这张AI生图的提示词是什么。
“一张宣传海报,背景是快递流水线上996的分拣小能手,图片下部居中两行字:‘你的样子’和‘世界因你更精彩’,上下排列,上面一行字号很大,下面一行字号很小?“于是,我把提示词发给了 Nano Banana,它生成出了下面这个:
文字也太敷衍了吧?而且对996的理解是肿么肥四哇?🤣
这出入也太大了,我赶紧想给它拉回正轨,于是补充道:“只需要一个人就好了,还要漫画风”。于是…
好恐怖哇😱传送带中间,怎么多了一个漫画风格的卡片半人像。它还想拉它右边的人一起来传送带里玩耍?这个发展趋势,肯定是救不回来了。所以我也不打算继续描,越描越黑。看来,别国的AI不懂996。还是说它更不加掩饰地道出了”漫画风“背后的残酷…流水线,吃人啦
“马太福音”讲完时,耶稣正对众人传道。其母、兄出现。要和他说话。他回答:谁是我母?谁是我兄?你们是我母,是我兄。
这是一个崇高的信仰原则。人与信仰的关系,高于人与人的关系,高于人伦关系。政治家关键时不顾家。艺术家也常不顾家。
耶稣不是对父母无情。他升华在一个至高的境界里,母兄出现,使他觉得是个凡人。因此,他说上述很别扭的话。是辩解,是嘲笑。
所有有趣的小孩子在学校走,突告母亲、姐姐送伞来,必羞臊,这是心理。小学,性质上就是伊甸园。儿童有儿童的浪漫主义,一时出现父母,即拉回现世。天堂人间不能共存,世俗和理想难以沟通。
所以,耶稣讲小孩子可以进天国。
耶稣是个孩子。
Comet AI 浏览器开放下载了,相比 Dia 来说功能更激进,朝着”人类的助理“迈进了一大步。它可以接管浏览器,替你完成一些网页上的操作。虽然AI操作网页的能力已经出来挺久了,但是每次看它一步步操作,内心都很有波澜。它会进化到哪里?它的极限在哪里?也许,不久的将来,拥有一个贾维斯不再是科幻,而是现实。
高盛最近发了2025 AI产业研报《Powering the AI Era》
TLDR by AI:
核心是:AI时代的数据中心增长受电力约束,资本方案正在演进以应对前所未有的资金与电力需求。
引言与主题: 历史上的技术浪潮(铁路、互联网)都依赖大量资本与基础设施。如今 人工智能 正推动新一轮计算范式转移,但真正的瓶颈是电力,而非资金。建设 AI 时代的数据中心将以混凝土、钢铁与硅为基础。
算力与数据中心: 生成式 AI 需要高密度 GPU 与液冷,机柜功耗远超传统云。一个典型 250 兆瓦 AI 数据中心的总成本约 120 亿美元,其中计算设备成本是机房外壳与机电的 3–4 倍。超大科技公司预计到 2027 年在 AI 上累计投资约 1 万亿美元。训练侧更偏远、重电力与土地;推理侧更靠近用户、重时延。
供给缺口: 数据中心空置率约 3%,核心市场接近 0%,大规模新增电力往往要到 2028 年以后才上线。总开发面积已达 5000+ 万平方英尺,资本需求前所未有。
融资演进: 开发商使用 合资、借款基数授信、建设贷款、项目融资 等方案;租满后打包为 SASB CMBS/ABS 或私募配售,利息成本可降 50–100 个基点,并以更低资本化率提升估值、回收约 25% 现金继续滚动开发。2025 年已出现多笔 20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。
电力当务之急: 预计到 2030 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增长 +160%,其中约 60% 需新增产能。美国电网设施平均 40 年 以上,5–7 年 的燃气电厂与输电许可周期成为瓶颈。近端方案以 天然气联合循环(约30%)+ 调峰燃气(约30%)+ 太阳能(27.5%)+ 风能(12.5%) 为主;储能尚不足以提供 24/7 基荷。
核能与微电网: 长期看 核电/SMR 能提供稳定零碳基荷,但存在造价与周期风险;政策与 前置电力购售协议(PPA)正在加速进展。企业也在“表后”自供电:建设微电网、就近接入电源,提高可靠性,但引发成本与环保争议。
地缘与外交: 数据中心可被视为 AI 时代的“数字使馆”。各国通过选址与投资建立联盟与影响力(中东、拉美等),同时面临出口管制、税改与隐私政策风险,以及对当地电网公平性的担忧。
资本解决方案: 高盛提出整合 公募+私募 渠道,扩大投资者范围(保险、养老、主权基金、核心地产基金)。其 资本解决方案小组 提供面向 投资级 企业的高等级结构性资本,兼顾低成本、非稀释与长期现金流匹配。
关键数据: 到 2030 年 +160% 用电需求;250MW≈120 亿美元;设备成本为外壳/机电的 3–4 倍;2024 年 超大厂日均资本开支约 8 亿美元;约 60% 增量用电需新产能。
如果政府能够成功压制微处理技术的解放力,下一个千年,还将出现一种新型的农奴制。但更有可能的是,我们将看到前所未有的机遇,以及个人的自主和自治。我们的父辈所担心的事情,也许将被证明根本不是问题;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、永恒不变的社会特征,现在看起来注定会消失。无论必然性给人类的选择设定的边界在哪里,我们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,然后重新组织生活。
-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: Maste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
被这个AI制作的 MV 的质量震撼到了。作者几个月前在一席有一个关于AI的 演讲 。当时就对他演示的关于AI的进步,尤其是在生图和视频方面的日新月异的进步有很深的印象。他强调要关注趋势,而不是瑕疵。我对他这个观点深以为然。AI的强大之处在于,只要它能做一件事,不管当下它所能做到的质量和准确率有多不堪,它都可以通过更多的数据,更优的算法,更大的算力,去不断地提高。换句话说它会持续进化。这种趋势,我在有实际经验的编程领域体会尤其深刻。AI首当其冲的便会替代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,将人从枯燥重复中解放出来。就像之前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一样,它会极大地提高生产力。不同的是,现在看来它在那些人类将其视为”含人量“极高的,甚至宣称只有人能胜任的工作也有被替代的趋势。这是对于事实的预测,但是对于价值方面来说,可能就几家欢喜几家愁了。客观上是提高了技术平权的概率,但是像人类过往的其他极大改变了人类存在现状的技术一样。它所带来的好处也很大可能是分配不均的。生产和分配,整体来看,才更能反映事物的全貌。就像谁能否认,现在的生产力没有强大到足以保障地球上所有人的衣食住行?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受冻挨饿,在…当牛做马?因为这个世界仍然是那个朱门酒肉臭的世界,人均绝对财富不可否认是有提高,但是这当然主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。但是相对差距越来越大,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
- 演讲文字稿
我一般很少看短视频,但是这个挺逗的。🤣
今天看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劳东燕教授在2016年毕业典礼的致辞,题目是《“学一点防身的本领,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”》。很有内容,让人受益匪浅。尤其是题目就让人眼前一亮,原来是引用的近现代中国反诈第一人胡适之大师的话。就不考证胡大师说这句话的上下文了,单就结果来看,这句话出自胡大师之口,味道太对了。😂
每个季度都做一次财务总结。那句话怎么说来着,你不理财,财不理你。😂
主要是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财阶段性成果,并且积累数据。为分析投资趋势和调整理财策略作支撑。
现在看来,年初的投资策略:黄金:美股ETF:比特币 = 7:2:1。这个分配策略阶段性来看,还是比较有成效的,兼顾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,而且行动上也不复杂。不过还是对比特币这种基于共识的“空气”性质的资产不太放心,所以接下来一个季度要缩小它的比例。调整到AI领域,现在还是泡泡被不断吹大的阶段,等泡泡破了,就来不及投资了🤣。英伟达这种给淘金做铲子的公司,很稳。还有谷歌,要资源有资源,要人才有人才。做出来的 AI 产品也相当靠谱。最近用他家的 AI 开发了好几个实用小项目。很看好谷歌能最先实现 AGI。
让孩子学什么,未来不会被AI取代?
有人问OpenAI的CEO Sam Altman 一个问题:“你会建议自己的儿子去学习什么,才能确保30年后他的工作不会被AI取代?”
Altman 的回答很有意思。他首先提到了一组让人震惊的数字:
“我很容易想象,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经济体系里40%的工作任务会被AI取代。”
也就是说,我们现在熟悉的工作,差不多一半的任务都可能被机器完成了。
Altman 接着回顾了历史:
“实际上,社会上的工作大约每隔75年就会更新换代一半。这种情况在AI还没出现之前就已经发生过好多次了。有了AI之后,我觉得这种变化的速度只会更快。”
也就是说,人类历史上一直在经历大规模的就业转型,即使没有AI的出现,职业结构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彻底改变。有了AI,这个周期只会加速。
那么,Altman 会建议自己的孩子学习什么,以防被AI取代呢?
Altman 强调的并非某一特定专业技能,而是以下几项通用能力:
-
学习如何学习(Learning how to learn):在知识更新速度指数级增长的时代,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,意味着能够不断吸收新知、适应新环境。
-
适应能力(Adapt to change):变化将是常态,只有拥抱变化、快速调整的人,才能在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-
韧性(Resilience):面对挫折和不确定性,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。
-
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(Learning how to figure out what people want):创造有用的产品和服务,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。这份对人性的洞察和同理心,是AI难以替代的。
-
人际互动能力(How to interact in the world) [04:17]:尽管AI日益强大,但“人与人之间”仍将是故事的核心 [04:25]。建立有意义的连接、进行有效的沟通,这些人类独有的社会技能将变得弥足珍贵。
说的还挺有道理的,人类对“新事物”的渴望、对与他人连接的向往、以及表达自身创造力的冲动,将永无止境。这些深层的人类特质,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,也是我们超越AI、与AI共存的关键所在。
- https://x.com/dotey/status/1971650716839162261?t=jjkYLfCTQPVid1MndpwZKQ&s=19
codex 的 local 额度还是太少了,一周的额度高强度用下来,两天就用完了。用完之后考虑要不要再开一个 plus 账号顶两天。去文档看了一眼,原来还有个 cloud 模式,说是很“慷慨”的额度。于是配置云端环境,把项目迁移到GitHub仓库,云端的方式必须连接GitHub仓库。界面很简洁,中央一个大输入框,通过文字输入下达一个ask或者code任务,然后它就基于你该环境下的代码仓库开始执行任务,任务可以同时跑多个,但是每个任务都是基于它启动时候代码仓库的最新状态,所以同时跑code任务的话,可能会导致代码冲突。任务跑完之后,点击进去,左侧栏是文字对话信息,右边是对于代码修改的记录,可以继续对话,让它持续在它创建的这个分支修改代码,直到你对结果满意为止,然后就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发起PR按钮,然后到代码仓库merge代码。整个流程,用户完全不需要手动修改代码,相比本地的agent模式,更加激进。但是一天体验下来,过程还是很流畅的。用户的角色就是需求描述,和最后的代码验收和合并,编码这种细节拉满的工作都外包给AI了。
虽然现在token还很贵,但是只要竞争的氛围在,成本的持续下降几乎是必然的,价格也就会越来越低,用户的开发成本也越来越低。产品研发的整个流程中,最容易被替代的编码环节最先被AI攻克。同时也越发凸显了优秀产品创意的重要性。
网友的精彩评论👇🤣
峰哥亡命天涯:看似三种理论,实则一种,因为“力工就是性压抑的安卓用户”。
minerion:这场悲剧的真正起点,其实源于一次认知上的“偷懒”。这个世界,如同一个规则被篡改的游戏,胜利条件只剩下一条:最大化金钱存量。接受了新规则的玩家,会以一种可怕的“理性”去执行它。他的人生不再是生活,而是执行一个算法。真正的梭哈,在他当初选择用“攒钱”这个简单问题,去替换“如何生活”那个复杂问题时,就已经完成了。他赌上的,不是那笔钱,而是他为此放弃的人生其他所有可能性。后来的惨败,不过是那场早已结束的赌局,一张姗姗来迟的兑奖券,上面清晰地写着四个字:谢谢参与。
敬亭山:其实我现在对王朝周期率“有了新的认识。一个王朝,真正的资源不是别的,而是老实人,也就是力工。老实人创造的财富多,统治成本低,养一个警察可以管理一万个老实人,他们就是统治者的富矿。但是,上上下下都可着老实人薅羊毛,慢慢老实人就灭绝了,活下来的都是人精,天天内耗打拳,都不创造财富,十个警察管一个都管不过来,统治成本根本维持不下去。于是,王朝周期率就来了。